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再让本科生辅修一门“小而精”的微专业,从而实现培养更多“多专多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目标,以此助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华东师范大学走出了一步“先手棋”。
“我校是从2022年正式启动本科生微专业项目的。此举是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及三大先导产业发展需求,以服务城市更新和未来学科为导向,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复合型人才培养。”华东师大本科生院拔尖与通识教育办公室主任刘俊升介绍,经教师申报、院系推荐、专家评审等流程,首批开设了创意传播、关键软件安全保障技术、公益慈善、全球胜任力(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数字贸易与管理、家庭教育、数据驱动教学等7个微专业,次年新增ECO德语、日语、数字素养与计算机科学教育等3个专业。这些微专业均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由具备成熟师资与管理经验的院系设计成“小而精”的课程体系。每个微专业对标本科专业建设标准,率先在本科生中试点,采用单独编班形式,形成“需求对接-学科支撑-制度创新-技术赋能”的全链条育人生态,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示范性路径。
华东师大的微专业从酝酿设计到招生开课,都不是囿于课堂小圈子,而是采取学校主导、企业深度合作的模式,通过课程共研、师资协同、实习闭环三大核心机制,打造了既契合学术严谨性又满足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路径。例如,公益慈善微专业依托紫江公益慈善中心,构建“课程赋能-实践驱动-研究引领”三位一体体系,通过暑期实践项目、机构实习、海外访学研修计划项目,强化公益项目管理与跨学科实践能力;创意传播微专业联合校外顶尖科研机构与行业头部企业开发前沿课程;数字治理微专业通过“政府-企业-科研单位”三方协同引入行业标准师资,共建实践基地;集成电路微专业邀请头部企业全程参与芯片设计、半导体工艺等核心课程建设,确保技术教学与产业前沿动态同步;空间治理与城市更新微专业推行“双师领航制”,学生有机会参与上海城市更新项目,实现理论到实操的无缝衔接;实用西班牙语与跨文化交际微专业由华东师大外语学院与北京西班牙文化中心-塞万提斯学院联合打造,创新“语言+文化+实践”三维体系,强化跨文化实战能力。在这样的框架下,校内师资主要承担微专业的理论教学,企业导师聚焦技术应用与项目实训,并将企业参访、真实项目开发、基地驻点实习有机嵌入培养全流程,既坚守学术高度,又筑牢产教融合的实战根基,为破解目前比较常见的人才供需错配问题提供了创新思路。
华东师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主任章晶晶说,微专业为学生精准补足产业急需技能,如数字贸易与管理微专业赋予非商科生跨境电商运营能力,家庭教育微专业证书成为社区教育机构认可的职业资质。微专业以“学术支撑交叉潜力、产业锚定就业出口”的双轨赋能模式,使相关毕业生在交叉学科领域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推动新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因此,每年报名微专业的学生都十分踊跃,由于受到班额限制,有的专业还要进行二次选拔。与传统课程相比,微专业课程完全对标主修标准,且修读年限1至2年,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安排上课,且不占双休日。微专业与主修联通,经学生所在院系审核可以认定主修课程学分,学成后可获颁华东师大微专业证书。在2025届本科毕业生中,修读微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落实速度和岗位质量显著高于学校平均水平。
据悉,目前华东师大还立项了8个“AI+微专业”,分别是AI+数学、AI+传播、AI+地理、AI+美术、AI+金融、AI+磁共振、AI+商学、AI+药学。学校还将基于国家战略和前沿科技需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强化实践导向和场景赋能,探索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教学模式,通过联合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人工智能金融学院等平台及相关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人工智能项目实践机会,达到学以致用。
诚信配资-最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有哪些-炒股配资代理-正规配资公司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