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发动的特别军事行动已经持续了3年半,至今和平曙光仍未出现,俄乌双方没有明显的和谈停战迹象。回顾2022年,许多欧洲政客群情激愤,坚决制裁俄罗斯、支持乌克兰。然而,刚刚卸任的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却冷静清醒,她指出这场冲突对欧洲不利,最大输家不是俄罗斯或美国。
当时很多欧洲领导人认为默克尔老了,过于婆婆妈妈。但3年多过去了,事实证明默克尔的预测是正确的。长期以来,俄罗斯的天然气直接供应给德国工厂,宝马、奥迪、西门子等工业巨头依赖廉价能源发展。俄乌冲突前,欧盟石油的23%、天然气的40%、煤炭的45%都来自俄罗斯。
俄乌战争爆发后,欧盟能源形势急转直下。“北溪”管道被炸,欧盟为“政治正确”制裁俄罗斯,导致俄欧能源供应链中断。2025年初,俄罗斯终止经乌克兰向欧洲输送天然气,只剩下两条主要管道运行。到了7月,仅剩一条管道。
欧洲各国被迫高价购买从美国运来的液化气,能源价格暴涨导致企业成本飙升,破产企业如多米诺骨牌般倒下。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火车头,对俄罗斯能源依赖度约50%,随着能源危机蔓延,许多工业明珠逐渐暗淡甚至关闭。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继续推动对俄制裁,最近宣布第18轮制裁方案,打击俄罗斯银行业、能源业与军工产业。这进一步限制了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减少了欧洲获得廉价能源的机会。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直言欧洲已输掉这场战争,布鲁塞尔的政客们仍在想方设法援助乌克兰。欧盟承诺援助乌克兰超过850亿欧元,其中军事援助约330亿欧元。这些援助引发不少反对声音,认为乌克兰无法打赢战争,援助资金打了水漂。
欧洲确实成了俄乌冲突的最大输家。欧盟在全球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下降,2025年需额外支付约1200亿欧元弥补能源缺口。斯洛伐克总理菲佐估计,乌克兰切断俄罗斯天然气可能造成斯洛伐克损失近15亿欧元,欧盟损失约700亿欧元。德国直接经济损失达2400亿欧元,法国家庭能源支出上涨200%,德国食品涨价超过35%,意大利中小企业倒闭率创20年来新高。
在这场冲突中,美国始终处于有利地位。美国成为欧盟的主要液化气供应商,以高于俄罗斯的价格销售。此外,美国通过军火销售获利丰厚,扩大在欧洲军工市场的份额。美国还推出《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科学法案》,吸引欧洲企业投资美国,挖走技术和人才。
俄罗斯尽管受到西方制裁,但其能源和农产品仍是全球刚需。俄罗斯迅速转向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相比之下,欧盟因过分讲究政治正确和依附超级大国,政策不够务实,民众福祉受损。
默克尔的预言应验了大半,而俄乌战争尚未结束。欧洲需要摆脱困惑,走出能源自主、外交独立的正确道路。
诚信配资-最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有哪些-炒股配资代理-正规配资公司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